歷任主管

江啟勳 教授

Chi-Shiun Chiang

任期 111.2.1-114.1.31

原科院50週年感言

清大原科院成立只有50週年嗎?我感覺應該更久,但紀錄顯示原科院創立於1973,所以可能是因為核工系成立於1964年所造成的錯覺吧。1995年(倫琴發現X-ray 100週年)我加入原科院至今也近30年了,見證了原子科學院以“核能與原子科學”為主的教學研究單位演變至今,成為一個以“永續能源、環境、與醫學”的一個跨領域教研單位。

進入原科院時原科系剛成立不久,需要輻射生物的教師,我因為博士論文做的是輻射對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的題目得以錄取,原科系當時是清華最年輕的系,原子科學的研究仍相當受歡迎,但很快地就遇到台灣第一波的反核浪潮,核工系反應快速的於 1997年更名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原科系也承受不了單獨承擔大眾對核子的誤解,於 2004更名為“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因應核四的興建(1999)可能帶來的核電人才的需求,於 2007成立核工所負起培育核電人才的任務,核工所的成立也成為當時許多學生的首選研究所,可惜核四一直爭議不斷,最終於2014年封存,從此影響了學生進入核工所的意願,核工所在堅持核工人才永續培育的理念下進行適度的轉型,成為以培育醫學物理與核電廠除役人才為主軸的教研單位,目前已是全國培養醫學物理師最重要的單位,對台灣在粒子治療的進展做出相當大的貢獻。

原科系於更名之際以當時教師的研究背景,區分為以原子科技在醫學工程與環境分析的專長演變為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醫環系),而醫環系在更名後承受系名不清的窘境,進而思考將醫工與環境拆成二個單位(醫工系與分環所),可惜學校於2019的校務發展會議中只通過“分析化學與環境分子”研究所(分環所)的成立,仍留下一個以醫工為主的醫環系。現今分環所已成為清大在永續環境研究領域的主要單位,可惜醫環因系名之故而被台灣醫工低估,目前持續進行清大醫工的整合作業,期待未來各執其份,得到應有的美譽。

原科院在過去的50年,秉持培養與儲備原子能科技人才的教育責任,在面對社會環境的變遷中適時的調整成為目前國家永續能源、環境、與醫工的重要人才培育單位。特別感謝校友們的協助以及原科院老師們的努力,讓原科院能持續成長與蛻變,在未來的日子裡,希望我們都能繼續保持此一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與務實的理念,互相提攜,共創原科院的下一個風華。

李敏 教授

Min Lee

任期 107.2.1-111.1.31

葉宗洸 教授

Tsung-Kuang Yeh

任期 106.7.1-107.1.31

核工人才培育是使命
葉宗洸

個人於2016年8月應原子科學院曾繁根院長的邀請擔任副院長,除了負責所有核能相關的業務,在曾院長同意下,也以維持並加強核工人才培育為首要任務自許。11個月後,曾院長高升本校研發長,當時的賀陳校長於是指派我為代理院長,至新院長選聘完畢。從就任副院長至2018年1月代理院長職務卸任,總共歷時1年半。

此期間剛好碰上2017年8月15日的全台大停電,事件震驚全球,加上缺電議題的討論度不斷上升,許多媒體因此轉而關注被政治停轉的核電機組,是否可重啟來舒緩供電吃緊的狀態。除了政府的官方說法,原科院在當時也提供了專業意見,散見於本人的多篇媒體投書。

另一方面,人才培育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下,面臨了重大挑戰。個人亦以副院長身份,透過媒體投書闡述政府的能源政策缺乏適當配套,不斷的非核論述直接衝擊核工人才培育,甚至可能影響未來非核之後的核電廠除役與核廢處理。

值得慶幸的是,本校仍保有原科院及核工所,工科系亦維持著核工學程與相關課程教學。政策衝擊固然不小,但核工命脈得以維繫,每年依舊吸引一定數量的年輕學子加入核工行列。

展望世界能源趨勢,核能已明顯重回全球視野中,欲達成未來淨零碳排與永續能源的目標,核能絕對會扮演不可或缺且舉足輕重的角色。適值原子科學院50週年院慶,期待本院的未來發展能夠更加蓬勃並帶領風騷!

生日快樂,原科院,謝謝你一直都在!

曾繁根 教授

Fan-Gang Tseng

任期 105.2.1-106.6.30

曾繁根 清華大學 工科系 2024, 2, 24

從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間接任原科院院長以來,雖然短短的一年半,卻是我人生中最充滿驚奇的一年半。 我的一生中並沒有接受過太多正規的原子能科技訓練,但在過去十幾年來與許多原子能相關同仁共事與無私的交流過程中,也耳濡目染了相關技術的發展前景與隱憂。許多的初體驗也讓我大開眼界,包含首次進到核研所, 首次進到原能會, 首次參加台電舉辦的許多活動, 與首次進到核四龍門電廠,深深體認到清華原科院對台灣原子能領域的承擔與天職。當年也正值原科院第一次搬家, 從工科館正式搬進新落成的李存敏館(綠能大樓),舊原科院辦也改建成原子能歷史資料館,讓清華的原子能科技,對台灣原子能教育與產業發展的貢獻與願景,有一個完整的紀錄。院也第一次拓展了新的嘗試,舉辦了院級的原科院專題研究海報競賽, 不但促成了超過 100組以上的研發成果參與競賽,並邀請了30個以上的廠商參與評審與研討。此競賽除了促進了原科院優良的研發成果相互交流之外,並期待好的成果能成為真正的產業應用, 且為學生鋪陳畢業後的出路。此競賽也成為原科院後來每年度的一大盛事。除此之外,院也開始設立了畢業生院長榮譽榜(Dean’s List), 以鼓勵優秀的學生成為大家的典範。當然在任期之間,院也經歷了核能發電研究能量的大幅度轉型至醫療領域的過程,包含院級BNCT中心的籌劃與成立等。目前該中心也在2020年被提升為校級研究中心,大幅度的整合了原科院,原科中心,醫療中心院所,以及藥廠之間的跨領域合作,為BNCT在台灣開創一個癌症醫療領域的新契機。雖然在就任院長不久之後,因學校任務需要接任了清華研發長,不能夠完整的完成三年任期,對原科院能繼續有更大的貢獻。因此也要感謝院內所有同仁的體諒,與後續院長們的繼續努力,在這些基礎上戮力前行帶領,相信原科院未來在永續與淨零等議題下,能有更大的發展與貢獻,大家共勉之!

薛燕婉 教授

Yen-Wan Hsueh Liu

任期 104.8.1-105.1.31

董瑞安 教授

Ruey-An Doong

任期 100.8.1-104.7.31

潘欽 教授

Chin Pan

任期 94.8.1-100.7.31

原科院創立五十周年感言
潘欽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原科院今年慶創立五十周年,個人很幸運參與並見證其發展36年。1975至1979年核子工程系帶領我進入當時最先進的科技領域。1986年初個人回原科院任教前後共32年。其中2005年8月至2011年7月,個人更有幸擔任院長。

院長之職務讓個人更深入體會了梅貽琦校長建立原子科學研究所與清華水池式原子爐(反應器)嚴謹與艱興的歷程,包括清華在台復校時的擘劃督導、兼任首任的原子科學研究所所長、邀集當代華人中最頂尖的華裔物理學家共同策劃所務的發展、所長人選的敦請、原子爐的選購、禮聘並培養原子科學教師等,詳見”中華民國原子科學之父–從梅貽琦校長的日記探索清華與原子科學在台灣的奠基”一文。

原科院於2010年策劃編輯並於2011年出版”原子能與清華”慶祝清華在台建校五十五週年。該書詳述原科院的人才培育與研究成果對國家在核能發電、放射醫學、保健物理、原子能科技在環境與工業應用等領域均起了領頭先鋒的作用。在院內同仁的努力之下,原科院於2009年成立以能源與環境為雙主修之一的原科院學士班,廣受學生歡迎。的確,能源與環境對地球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原科院於2007年恢復成立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以迎接核能復興。該所之成立得感謝陳守信與郭為兩位院士利用台美的時差以半天完成計畫書審查報告支持該案,方能於院務會議通過後的第二天之校發會通過。然2011年3月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使核電面對極大挑戰,讓人不勝唏噓。展望未來,核電仍將是2050年達碳中和以避免極端氣候不可或缺的選項,讓我們共勉之。

江祥輝 教授

Shiang-Huei Jiang

任期 88.8.1-94.7.31

子科學院五十週年感言
江祥輝

1991至2005年我擔任兩任原子科學院院長,第一任是在劉炯朗校長治校之下(1998 – 2002年),第二任則在徐遐生校長治校之下(2002 – 2006年)。在我擔任原科院長前一年,原科院剛遭遇到裁併檢討之困擾期,由彭宗平教務長代院長。後來原科院雖然度過風浪,但是輻射生物研究所還是被劃併生命科學院。因此我擔任院長期間,特別著重院內各單位之合作協調,並設法規劃院架構之擴增。
在我擔任院長第二年,核四廠停建風波的發生是我院長任內遇到的最大衝擊事件。當時我發起全院教師在「澄清行政院停建核四決策文核能專業資訊錯誤」意見書上連署,透過學校公文系統,行文教育部、原能會轉呈行政院,但結果如石沉大海未獲回應。雖然幾個月後,立法院通過核四續建,但經過這一折騰,核四廠註定命途多舛,完工遙遙無期。
在我擔任第二任原科院長時期(2002 – 2005年),也是清華最瞭解核能,最支持核能的徐遐生校長治校時期(2002 – 2006年),正逢世界核能逐漸復興的時代,2005年國際原子能總署及其署長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美國沉寂多時許多核工系的學生註冊人數逐年增加。為維護清華大學核工人才培育的歷史使命,工程與系統科學系乃於2006年善用國際核能復興之契機,加上徐校長支持核能之助力,提出增設核工所的申請並獲校務會議通過,而核工所也於徐校長卸任的隔年,經教育部核准成立。
由於原科院曾經歷過面對裁併之檢討,因此我對校長更換以及教育部有關學院行政架構規定特別注意,以免裁併噩夢重演。所幸,隨著時代需要快速演變,學院已經不再有單位架構規範。只要專業需求存在,學院不致因行政單位架構限制遭受裁併。
個人理念建議,原科院核心專業應盡可能包含核能(核分裂及核融合)、保健物理、放射化學、輻射生物、輻射應用、醫學物理、核醫藥物、加速器應用以及院內現有已發展建立完善之跨領域專業,保握核心專業,隨時代需求演變投入重點發展。
時逢原科院五十週年慶,祝原科院秉承清華大學在新竹復校,培育原子能科技人才之使命,永續發展。

蔡春鴻 教授

Chuen-horng Tsai

任期 84.8.1-87.7.31

蘇青森 教授

Ging-Sen Su

任期 77.8.1-84.7.31

曾德霖 教授

De-Lin Zeng

任期 74.8.1-77.7.31

葉錫溶 教授

Si-Jung Yeh

任期 70.8.1-74.7.31

鄭振華 教授

Zhen-Hua Zeng

任期 63.8.1-69.7.31

馮彥雄 教授

Yan-Xiong Feng

任期 62.8.1-63.7.31

柳克強 教授

Keh-Chyang Leou

任期 110.2.1-111.1.31

邱信程 教授

Hsin-Cheng Chiu

任期 109.9.1-111.1.31

葉宗洸 教授

Tsung-Kuang Yeh

任期 105.8.1-107.3.31

核工人才培育是使命
葉宗洸

個人於2016年8月應原子科學院曾繁根院長的邀請擔任副院長,除了負責所有核能相關的業務,在曾院長同意下,也以維持並加強核工人才培育為首要任務自許。11個月後,曾院長高升本校研發長,當時的賀陳校長於是指派我為代理院長,至新院長選聘完畢。從就任副院長至2018年1月代理院長職務卸任,總共歷時1年半。

此期間剛好碰上2017年8月15日的全台大停電,事件震驚全球,加上缺電議題的討論度不斷上升,許多媒體因此轉而關注被政治停轉的核電機組,是否可重啟來舒緩供電吃緊的狀態。除了政府的官方說法,原科院在當時也提供了專業意見,散見於本人的多篇媒體投書。

另一方面,人才培育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下,面臨了重大挑戰。個人亦以副院長身份,透過媒體投書闡述政府的能源政策缺乏適當配套,不斷的非核論述直接衝擊核工人才培育,甚至可能影響未來非核之後的核電廠除役與核廢處理。

值得慶幸的是,本校仍保有原科院及核工所,工科系亦維持著核工學程與相關課程教學。政策衝擊固然不小,但核工命脈得以維繫,每年依舊吸引一定數量的年輕學子加入核工行列。

展望世界能源趨勢,核能已明顯重回全球視野中,欲達成未來淨零碳排與永續能源的目標,核能絕對會扮演不可或缺且舉足輕重的角色。適值原子科學院50週年院慶,期待本院的未來發展能夠更加蓬勃並帶領風騷!

生日快樂,原科院,謝謝你一直都在!

薛燕婉 教授

Yen-Wan Hsueh Liu

任期 102.5.1-105.1.31

工科系

110.8.1-113.7.31

張廖貴術 教授

107.8.1-110.7.31

巫勇賢 教授

105.2.1-107.7.31

林唯耕 教授

102.2.1-105.1.31

葉宗洸 教授

99.2.1-102.1.31

曾繁根 教授

96.2.1-99.1.31

李敏 教授

93.2.1-96.1.31

開執中 教授

90.2.1-93.1.31

潘欽 教授

87.2.1-90.1.31

周懷樸 教授

85.2.1-87.1.31

王天戈 教授

82.2.1-85.1.31

林強 教授

81.2.1-82.1.31

白寶實 教授

78-81

施純寬 教授

75-77

蔡春鴻 教授

72-75

江祥輝 教授

66-72 / 58-59

曾德霖 教授

59-66

楊覺民 教授

56-58

翁寶山 教授

53-56

鄭振華 教授

醫環系

112.2.1-115.1.31

莊淳宇 教授

109.2.1-112.1.31

葉秩光 教授

108.8.1-109.1.31 /100.8.1-103.7.31

邱信程 教授

106.8.1-108.7.31

孫毓璋 教授

103.8.1-106.7.31

江啟勳 教授

97.8.1-100.7.31

董瑞安 教授

94.8.1-97.7.31

洪益夫 教授

核工所

111.8.1-114.7.31

陳紹文 教授

105.8.1-111.7.31

許榮鈞 教授

102.8.1-105.7.31

梁正宏 教授

99.8.1-102.7.31

喻冀平 教授

96.8.1-99.7.31

薛燕婉 教授

院學士班

109.8.1-

黃郁棻 教授

106.8.1-109.7.31

吳劍侯 教授

104.8.1~106.7.31

巫勇賢 教授

103.8.1~104.7.31

薛燕婉 教授

101.8.1~103.7.31

黃嘉宏 教授

98.8.1~101.7.31

王竹方 教授

分環所

111.8.1-114.7.31

周秀專 教授

108.8.1-111.7.31

李清福 教授